榜样|丁家琪:沉下身子,一肩多挑
百名身边的榜样
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
丁家琪
男,1970年4月出生,中共党员,大学学历,1989年参加工作,现任蚌埠监狱教育科科长。
丁家琪:沉下身子,一肩多挑
丁家琪深耕高墙数十载,沉淀的是爬上他两鬓的斑斑白发,也是他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的品格意志,更他是对监狱警察事业深沉的爱!
兼容并包 言传身教
丁家琪担任第一监区党支部书记期间,工作上,他冲锋在前;业务上,他言传身教。每年新分配来的民警,他都亲自来带,在日常中“传”,授其以渔;在思想教育中“帮”,助其以需;在共事中“带”,率其以行。他常对青年民警说,“监狱民警要有开放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思考能力,才能兼顾安全为先与‘治病救人’的双重任务。”面对90后、95后,甚至00后的新民警,他总是掏出小本本,边谈话、边记录,包括民族、爱好、性格、特长,家庭状况、从警前经历等等,都密密麻麻地写在本上。他记得每位民警的生日,在当天总会送来一声祝福;他熟悉每位民警的特长,注重任务分配达到人岗匹配;他掌握每位民警的性格,交流时的风格因人而异……
民警小陈从警不久,家庭条件优渥,从高校直接来到警营,又遇上新冠疫情封闭执勤,对封闭的环境和严格的纪律很难适应,面对困难时,他一度自暴自弃,甚至产生辞职的念头。发现苗头后,丁家琪立即深入了解,询问其他同事掌握的情况,查看日常谈心谈话记录,观察小陈日常兴趣爱好,在充分掌握小陈理论知识丰富、工作经验不足,工作热情很高、挑战困难的勇气不足时,他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小陈关心关爱、耐心开导,手把手地教业务、教方法,渐渐地,小陈业务能力提高了,工作方法老道了,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,那个刚入警营意气风发的小陈又回来了。
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,丁家琪总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“我来!”,话音未落,便只留下一个背影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病痛缠身的他,主动写下请战书,多次延期执勤,把更多的休息时间留给其他民警。送服刑人员就医的路上、打饭开饭的现场以及监舍的各个角落,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
在丁家琪看来,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更懂得工作的意义,也才能读懂工作背后的情感与责任。结束一天的工作,回到备勤室,不管多晚,都要抽出一个小时去学习,学习理论知识、学习政策法规、学习管理方法。他虚心听取监区每一位民警的建议意见,让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。他也时常告诫青年民警,“要不断学习,不断进步,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。”当青年民警遇到问题向他请教时,他总是热心地提出中肯的建议,拨开迷雾、指点迷津。他坚持以党建带队建,带领监区民警积极创建“青年文明号”,为青年民警搭建成长平台,多维度寻求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,做到“以师带徒放样子”“课题研究压担子”“竞争选拔搭台子”“岗位锻炼给位子”“绩效反馈出方子”。在分类分阶段培养、针对性培养和专业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下,他先后培养业务骨干10余名,4人走上正、副科领导岗位,将监区打造成了监狱中层领导干部的孵化基地。
唯其坚韧,方显忠诚。丁家琪始终用一名领跑者的姿态,带领监区民警奋战在基层一线。面对执勤模式的调整和年轻的支部班子成员,他一手抓安全,一手抓管理,团结带领支部全体民警勇立监狱高质量发展潮头。
作为管教战线的“老兵”,他炼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能够透过服刑人员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微小动作洞悉其心理活动。服刑人员王某,一直消极对抗改造,多次出现自杀念头。为了挽救王某,他多次谈话接触,逐步了解他抗改行为和自杀念头的始因:王某入狱后,自觉无脸面对亲人,家人也拒绝与其会见,加之其性格偏执、心理扭曲、思想极端,便出现自杀念头。针对王某的情况,他与监区民警研究,开出了一剂“药方”,即采取亲情帮教与个别谈话教育相结合的方式,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,使其放下心理包袱,并多次与其家人沟通,强调亲情帮教的重要性。在日复一日的帮教关怀,王某的思想渐渐得到扭转,特别是家人来监看望的那一刻,他含着泪向民警深深鞠了一躬,如今已顺利刑满释放。几十年来,丁家琪根据罪犯既往史和现实表现,将罪犯按照性格特点、行为习惯、能力特长、心理诉求等方面分层分类教育改造,从申诉多年、悲观厌世的顽固犯,到性格扭曲、暴力冲动的危险犯,他总能够对症下药,触及到他们的内心深处,先后教育转化罪犯近千人。
推荐阅读
榜样|刘冬:与时俱进 公证为民
榜样|王树生:坚守初心,谱写安定和谐之歌
来源:蚌埠监狱
编辑:方航
校对:朱洪刚
审核:徐春节
安徽省司法厅出品
欢迎投稿到邮箱sft7000@163.com
看完记得点个“